道学心得——道家智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发布日期:2018/5/11 点击率:10963 |
['原文'] 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 身殉天下。 《骈拇》 ['要义'] 普通人为物质利益牺牲身体,知识分子为浮名虚誉牺牲身体,卿大夫为封邑而牺牲,圣人为天下而牺牲……可见当时人性的异化是多么严重!正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通观老庄,都赞美自然真性,极力反对物质文明、仁义礼法对人性的戗害,批判人性异化,人创造的东西反过来约束和奴役人,而且为名为利为权而不惜纷纷牺牲性命。当今社会,特别是西方,是科学技术独霸天下、工具理性猖獗横行的时代,人性的异化比任何时代都严重,人们渐渐物化了,都成了机器和金钱的奴隶了,因此道家哲学对于纠偏矫枉、觉醒人性尤为重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故事']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十二章)人的贪图享乐之心是无限的,欲壑难填,这山望了那山高,吃了山楂想葡萄。每个人都张着血淋淋的大口,最终连感觉都没有了。越追逐感官享受、口体之奉,人的本真之性就越异化,人离开“道”就越远。所以老子又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四十八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四十七章)外界知识学得越多,也越来越远离虚静自然之道,知识、聪明也是要不得的,求知欲望更难满足,故“绝学无忧。”老子又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三十八章)失去了道才谈德,失去了德才谈仁,失去了仁才谈义,失去了义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祸乱的根源,所谓先知先觉,是道的虚华、愚昧的极至。 小的迷惑颠倒方向,大的迷惑改变本性,三代以后天下人没有不以身外之物改变人性的,人性都异化物化了。当代西方社会更厉害,人人都成了机器上的螺丝钉了,还有什么人性、人格、人的自由和人的尊严?人活着还有啥乐趣?啥意义?奉劝科技称雄的西方人好好读读《庄子》,不止是三伏天吃西瓜一样爽快!他浩叹:“天下尽殉也。”人过留名,燕过留声,其殉名者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殉利者乎? 通观《庄子》,几乎无处不在批驳儒家的仁义礼法对人性的摧残。他在《马蹄》中继续说:“马蹄可以践踏霜雪,马毛可以抵御风寒,饥则吃草,渴则饮水,兴奋了就举足跳跃,这就是马的真性。虽有高台大殿,对马来说也没用。到了伯乐,说:‘我善于管马。’于是烙马印,剪马毛,削马蹄,笼马头,用绳索把马连在一起,安排在马棚内马槽边,十之二、三的马死去了。让他饥饿、干渴、驰骋、狂奔,四马驾车,整顿步伐,前有嚼子、络头的紧固,后有鞭打的威胁,马便死了大半……治理天下的人不也和伯乐一样吗?在仁义礼法的摧残下,不是很多人也丧生了吗?“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
【打印此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