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港人內地發展措施續出台 |
发布日期:2018/4/8 点击率:1808 |
隨着香港與內地的聯繫日趨密切,越來越多港人到內地工作、公幹、求學、旅遊、探親及退休等。
特區政府一直努力跟進國家為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而推出的措施,以助港人把握國家發展。與此同時,特區政府本着政策創新的理念,推行惠民政策,便利在內地的港人。
由於部分本港長者選擇到內地養老,特區政府早在2013年推出了「廣東計劃」,讓65歲或以上、選擇移居廣東的合資格長者,無須每年回港亦可領取高齡津貼(現時每月1,345港元,津貼金額會每年根據既定機制作出調整),現時惠及約16,000名長者。參考「廣東計劃」的成功經驗,特區政府在上星期(4月1日)推出了「福建計劃」,讓選擇移居福建的合資格長者能同樣受惠於高齡津貼。
特區政府於2015年推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長者醫療券試點計劃,讓合資格的香港長者使用醫療券支付該醫院指定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費用,當中包括骨科、內科、眼科、牙科和中醫科等。計劃提供多一個服務點,便利一些居於內地或鄰近深圳地區的香港長者獲取所需的醫療服務,以達至居家安老的目標。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並由香港大學管理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自試點計劃推出至2017年12月底,約2,100名合資格長者曾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特區政府會密切留意試點計劃的推行情況,因應所得經驗,探討在內地擴展長者醫療券計劃的可行性。
在就學方面,特區政府於2014年7月推出「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提供資助予於指定內地院校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本港學生,通過入息審查後獲每年港幣15,000元的全額資助,或港幣7,500元的半額資助。計劃於2017至18學年起新增「免入息審查資助」,合資格的學生每年可獲港幣5,000元的定額資助。本年度受惠於資助計劃的學生共約3,000名。
去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時發表重要講話,宣布中央有關部門會積極研究出台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去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亦提出制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上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綱要正在制定過程中,很快會出台實施,特別對港澳居民到廣東工作生活,在住房、教育、交通等方面,將逐步享有同等待遇」。我們熱切期待便利措施能在短時間內出台,好讓港人抓緊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港辦)先後在去年8月及12月公布了兩批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十九大」報告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方向。便利措施涵蓋教育、就業、創業和日常生活等範疇,讓內地港人在相關領域享有內地居民的同等待遇。
教育方面,明確規定內地高校和相關部門必須一視同仁招收、培養、管理和服務港澳學生,以保障港澳學生的權益。內地當局亦要求各高校為港澳畢業生發放《就業協議書》,簽發《就業報到證》,方便港澳學生在內地求職就業,並增加在內地高校就讀的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名額和金額。
初步落實措施的進展良好。截至2016年底,就讀廣東省暨南大學和中山大學的香港學生人數分別為4,928及767(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兩校(校內港生共佔廣東省港生的七成)在收悉有關通知前已實施保障港澳學生權益的措施,涵蓋就業指導、成立社團和醫療保障。
同時,在廣東、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港澳人士居住較集中的省市,教育部將加強統籌,推動和支持當地政府落實義務教育,為港澳學生群體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上述省市的港生可接受義務教育(即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與內地學生同等待遇。以深圳市為例,深圳市教育局於2017年4月初公布新政策,容許港籍兒童申請參加小一及中一積分入學安排,在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據了解,2017年9月入讀深圳巿公辦學校小一的港籍兒童約有2,500人;入讀深圳巿公辦學校中一的港籍兒童則有210人。新政策讓居住於深圳市的港籍兒童可以有更多選擇在內地入學,亦方便了在內地工作及生活的港人家長。
就業方面,新措施容許在內地就業的港澳人士繳存住房公積金,讓他們在繳存基數、繳存比例、辦理流程,以及提取個人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等方面,可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如港人離開內地回港定居,亦可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的餘額,有助他們作長遠計劃,實現自身發展。
日常生活方面,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不同省市多個港人購、取票流量較大的火車站,設置可識讀回鄉證的自動售和取票設備,省卻以往要在櫃台排隊辦理手續的時間。
據了解,不少港人常到的車站(包括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廣州南站、深圳褔田站、深圳北站、上海站、上海虹橋站、成都北站、重慶站和長沙南站)已設置可識讀回鄉證的自動售取票設備。
便利港人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陸續出台,特區政府會繼續努力為在內地的港人爭取更多便利,以助港人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種種機遇。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4月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
【打印此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