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养生理念
发布日期:2018-4-26    点击率:3017

袁志鸿


开栏的话: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养生文化的集大成者。我国著名宗教学者牟钟鉴先生曾指出,“道教文化中最具有现实价值并能济世利人的内容,便是它的养生文化。”道教养生,是中国人的健康需要和内在精神追求,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思想神韵。宗教周刊从本期起开设“道教养生”栏目,介绍古老的道教养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


养生是触及人身体和心灵的护养方式。养生之于道教,有着广阔的领域和丰富的资源。疏理道经典籍涉及养生的丰富资料,对经典资料作科学诠释和深入解读,剔除其糟粕,将有益社会。


█养生是“术”,应“以道御术”


养生是强身健体的方式方法。“道”是形而上的,养生是具体措施,是“术”。所以,要以大道之精神指导养生,“以道御术”。


“天人合一”是道教养生遵从的基本原则,即天、地、人一体共存,天地自然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生理状态变化。道教认为,“阴阳”“元气”是自然万物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人是自然万物中的一份子。“阴”和“阳”是自然大化中互动存在的两个相互依附、相互对立的因素。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指出了道生阴阳、二气互动、万物生成的规律。道教养生强调这一道理。理解这样的道理并以其为指导,养生就能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


古人在创造“道”字的时候,就寓意其中。有人解释“道”字,认为最上两点为阴爻,一横为阳爻,再往下是“自己”的“自”字,底部一个“走”字,连贯起来就是说自己的身体需要运动。人要合理运动,便能长生久视、延年益寿。


█道教养生注重动静结合


道教是以养生为主要修持方式的宗教。道教养生健体,有许多动静结合的内容。比如太极拳,其与道教的关系最为密切。

太极拳是参以内丹养生修持的经验,由道教徒发明创立的。该拳术以太极为名,其意在于运用《易》之太极原理,将阴阳之道贯穿在拳术之中。太极之形圆周象天、黑白二鱼,内含阴阳交融互动之意。其名之于拳,不仅是舒精活血、伸展肢体的简单的体育锻炼,更是要求习练者理解刚柔相济的要义,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太极拳的创立者是高道张三丰。据说张三丰因偶然看见蛇与喜鹊争斗,而触发灵感、顿悟玄机,遂创武当原式太极拳。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太极拳老少皆宜,有活动筋骨、调节身体、祛疾延年的功用。太极拳是内家拳的范畴,其形成受道教教义的启示很深,内蕴理趣以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为要旨;架势则注重行圆取象、炼气凝神、不僵不躁、刚柔相济,时刻保持内劲充盈,最终达到养生健体、内外兼修的目的。


█养生应兼有“出世”与“入世”两种心态


所谓心态,就是处理事物的心路和态度。“出世”不是出家,不是隐姓埋名,“出世”和“入世”都是一种心情。道教人士修持,人们多称之为“修心人”。“修心”即“修性”,所以好心情、好性情就是养生。


要有慈善心。道教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


要有清静心。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耳聪目明,才会有感恩和谐的心情。


要有平常心。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能知止、舍得,进退适时、动静适度。有平常心的人,不仅养生,做任何事都能冷静、自如,游刃有余。


要有宽容心。要与人为善,能够逆向思考,体谅别人的难处,不要强人所难;对事物持宽容态度,解除自己的精神枷锁,打开心结,使心胸豁然开朗。


要有进取心。道教讲柔弱,但又强调“柔弱胜刚强”;讲“无为”,但又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其中蕴含着辩证的哲理。养生虽然要有知止、舍得、放下的心态,但更要拥有求知、关爱、勤奋、自觉的心情。养生就是进取的过程,既要善于放弃,也要能够坚守,关健时更要有勇猛精进的态度。


█养生须有正确的理念


正确的养生理念使人拥有良好的心态,保持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操守。


《太上感应篇》说:欲求长生者,要“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积功累德,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尤不可伤;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这些既是做人的心态,也是养生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的恶心和烦恼心,使人进入养生应有的健康心理状态。因此,养生不仅对每个人有意义,对社会也有意义。道教经典用宗教的语言和方式,告诉人们拥有好的心理状态、好的养生方式,必然获得好的养生结果。


同时,养生要有谦卑的精神。养生需要有基础知识,需要对自身心理有适当的调适,对自己的生理状态、生活习惯也要有相应的剖析、认识和自觉。这些,都需要以谦卑的精神向行家“求学”。


█养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道教很重视现实人生的修持,提倡养生延年、益寿长生的教义精神。道教创造性地开发出动功、静功等许多养生方法。丹道内养、服食修补、动功健身、静功养性亦养生,这些内修外养的具体方法很多,如外丹、内丹,以及服食、服气、漱津、咽液、吐纳、导引、胎息、固精、坐忘、行气、存思等等。


每个人的养生,都要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切忌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要有取舍、选择和独立思考。


(编辑:赵娜
【打印此页】 【返回】
图片新闻更多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
岭南佛教文化节暨华峰寺禅宗文化节开幕
广西民宗委民语委系统工作会议在邕召开
藏文化的升华:古老藏香唐卡的技艺传承
解读西藏阿里黄金面具:或与古老王国密...
令人惊叹的苗族“盛饰”
铜带钩与金带扣
道教的养生理念
西藏贝叶经修复师的梵文“研学路”
髹墨千文 丹漆万华——中国漆器艺术
新闻网中国国际香港财经体育娱乐汽车教育宗教国学农业 科技旅游视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