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穷村”成了“最富村”
发布日期:2018/5/10    点击率:11259

原标题:“最穷村”成了“最富村”


辽宁大连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郑沟村村民在大棚里打理棚桃。 记者 苏大鹏摄


水果批发市场内整装待发的物流车。 记者 苏大鹏摄


在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郑沟村是公认的“最富村”,然而在20年前,郑沟村还是当地的“最穷村”。从“最穷”到“最富”,许多郑沟村村民说,是20年来村里党员干部薪火相传、专心致志不断把棚桃产业做大、做专、做优,才让他们过上富裕的日子


午夜12点,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郑沟村大连吴明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的水果批发市场内灯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满载着棚桃的农用货车刚驶入市场,车还没有完全停稳,早已等候多时的客商就围了上去,看桃、议价、成交。随后,这些棚桃在库房里经过挑拣分装后,被迅速送至机场、码头、车站……


在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郑沟村是公认的“最富村”,这个村有桃棚3000栋,占地面积1.2万亩,年产量1万多吨,产值1.1亿元;村户均拥有桃棚2栋,仅靠种桃人均每年就可增收1.5万元以上。因为棚桃产业发展得好,获得辽宁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等称号。


攻克技术和销售难题


郑沟村的原党支部书记孙玉全说,1996年,大连市组织一批村带头人到营口市熊岳镇考察棚桃产业。“我当时就产生了做棚桃的想法。郑沟村的气候和地势特点非常适合发展棚桃。”


当时,村民一听建一个大棚需要1.5万元至2万元,大家都有些犹豫。村里提出,每个生产队出3个群众代表,村里出钱雇一个大客车,一行60多人到熊岳镇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完后,想着硕果累累的景象,又算算生产后的收入,几个胆子大的村民有了兴趣,主动找到孙玉全。于是,孙玉全趁热打铁,着手规划建设棚桃小区。他们在小郑村调整出首批建设的15亩地,规划建设了7栋大棚。


棚建成了,桃树买来了,难题也来了:不懂技术。于是,村集体出资,到熊岳镇请来棚桃专家给农户讲解传授棚桃种植技术。技术问题解决了,新难题又摆在了眼前:怎么把桃子卖出去?村集体决定组织大家搭伙儿闯市场。于是,两三家各出一个人,一起赶着车到丹东、大连、瓦房店水果市场去闯。当时棚桃还是个稀奇物,果商见了就上来打听,就这样,郑沟村的棚桃一点点打开了市场。


郑沟村的地温上升得快,棚桃成熟比熊岳镇早。1996年底至1997年初,7个大棚硕果累累,产出的棚桃卖了个好价钱,建棚投入的本钱一次性收回。握着沉甸甸的收入,村民喜上眉梢。


尝到甜头后,郑沟村村民的干劲儿更足了。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活生生的例子,让那些观望的人有了信心。在孙玉全的带领下,各个生产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规划棚桃产区,大小队长、村民小组长、党员带头建设棚桃大棚。就这样,干部带着群众干,一级干给一级看,郑沟村的棚桃大棚一年比一年增加。


农民决心种植棚桃,但建棚缺少资金。当时新任郑沟村党支部书记的王福君,多次为农户担保贷款,甚至将自家工厂抵押给银行。在1999年后的近10年间,前后累计为100多户农户担保贷款近300万元,让村民有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资金有着落了,村民们都积极组织调换土地,建设大棚。就这样,郑沟村的棚桃大棚茁壮成长起来,逐步成为郑沟村的主导产业,真的成了农民身边的“绿色银行”。


2003年,城子坦镇政府领导到河南郑州考察,引进126、中油五等新品种。新品种引进后,不仅口感、质量得到了改善,每亩地的产量也由原来的三四千斤提高到了五六千斤,一亩地增收万元以上。


2013年,王长海担任郑沟村的党支部书记。王长海问自己:老一辈留下的产业,要怎么壮大发展,才能带给老百姓更多的收获?


每年的卖桃季,是郑沟村最热闹的时候,各地的客商来收桃,包棚卖、论斤卖;富起来的乡亲们自己开着三轮车到几十里甚至几百里外的市场上组团去卖。卖给来村里收购的水果商固然方便,可是价格不透明,有时候就被压低了价钱;组团去卖,来来回回成本大。王长海听说,现在坐在电脑前就能够把东西卖出去,能否也寻找个类似的方法,让百姓在家门口就把桃卖个好价钱。


经过多方打听,2016年9月份,村里引进辽南地区最大的水果物流商——大连吴明果业物流公司,建立起郑沟棚桃物流交易市场,用于收购和发运郑沟村的棚桃。2017年初,投资600万元的交易市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这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水果批发市场,在冬末春初,都会有全国各地近300多个客商进驻。棚桃上市的时候,市场热闹非凡,客商们评等级、出价、分包,农户们比价卖货,物流公司负责货运。300多名客商直接对接全国130至150个市场,棚桃销售从南到北实现全覆盖。交易市场的运行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就业和餐饮业的发展。


很快,十里八村的果农足不出户,就能把棚桃卖到全国各地。


经过孙玉全、王福君、王长海3位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推动,如今,郑沟村已经形成了集种植、采摘、销售、包装、运输为一体的完整的棚桃产业链。


辐射带动周边村镇


如今,棚桃产业已经让郑沟村成为城子坦街道最富的村。在两级党组织的带领下,村民正不断地壮大拉长他们的“桃事业”。四五月份暖棚桃销售结束后,冷棚桃进入成熟期。等五六月份冷棚桃进入销售尾声时,传统方式种植的露地桃也开始逐渐成熟。不同品种的桃子可以持续卖到10月份。凭着勤劳、朴实和坚韧,郑沟村的果农,创造了以棚桃为核心的“桃经济”,得到“辽南第一桃乡”的名号。


现在的郑沟村,还包括新合并进来的娘娘庙、王窑两个村。看到郑沟村的富裕景象,其他两个村的村民纷纷开始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地形地势特征等实际情况选择建设蔬菜大棚,目前已经建成城子坦街道第一个种植西红柿、辣椒、茄子、芸豆等的蔬菜示范小区,建设大棚20多栋,面积达30多亩。


郑沟村的发展,辐射带动了整个城子坦街道棚桃产业的发展,而城子坦又辐射带动了星台、墨盘、双塔、沙包、乐甲、皮口乡镇等普兰店全境棚桃产业的发展,普兰店设施桃产业已成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县域范围内全国最大的设施桃生产基地,至少带动了25万人就业。2013年,普兰店区注册了“普兰店棚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中国园艺学会果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授予普兰店市“中国设施桃第一县(市)”称号。


据介绍,目前普兰店区设施桃面积达10.2万亩,年产量16万吨,占辽宁省设施桃总产量的40%;年产值25亿元,占普兰店区果业总产值的55%。


“城子坦的棚桃产业是在两级党组织的引导下,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发展起来的,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借鉴过去的经验,以点带面,以面辐射全街道,形成典型农户带动全屯、全村发展,典型村又辐射、带动周边村屯发展的局面,做大做强城子坦地区规模化、区域化高效优质农业,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城子坦街道党委书记徐强说。

【打印此页】 【返回】
图片新闻更多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崛起观察:让百姓的“...
西部“新农人”提升乡村振兴“活力值”
我国将以土地整治助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峡库区崛起绿色之城
浙江省宁波市秋日“丰”景,美不胜收。
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举办
一个产粮大县的黑土保卫战
“最穷村”成了“最富村”
“毒”霸天下的小河豚 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扩大 让“污染源”...
新闻网中国国际香港财经体育娱乐汽车教育宗教国学农业 科技旅游视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