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水“短板” 丰年更可期 |
发布日期:2018/4/24 点击率:1443 |
原标题:补齐水“短板” 丰年更可期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七都乡鹅颈水库灌区,农民在农田里移栽水稻秧苗。近年来,永丰县每年筹资亿元用于水利扶贫工程建设,项目区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机械能下田,使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刘浩军摄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水利局青年打井队在刘乡陈庄村菊花产业基地打机井。 吕忠箱摄
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坚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关系着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和农民增收的实现。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水利设施网络在逐步完善,但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提高设施管护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去冬今春的这一轮水利冬春修,在补短板上又加了一把力
冬春修水利,种粮才有底。在我国农村,抓紧冬春农闲时节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传统。“蓄水如蓄粮、修堰如修仓”,农民的语言生动地道出了水和粮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如今,各地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补短板、强基础、管长远,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效。
补短板: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座座除险加固后的山塘碧波荡漾,一条条新建或改建的渠道纵横田间水畅其流,一根根节水灌溉管道遍布家庭农场……仲春时节,走进江西省永丰县广袤田野,随处可见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成果,保证了今年的春耕生产灌溉用水无忧。
“以前,这片耕地虽然地处恩江河边,却因田间水渠建后管理不善,淤塞严重,有水用不上。去冬今春,我们村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疏通灌溉渠道,不仅全部水田恢复了水稻种植,还新增灌溉面积10多亩。”正在田里忙于抛秧的七都乡舍下村农民张兴华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永丰县针对农业生产中无水可蓄、有水难存、渠流不畅等“水困”问题,结合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大规模建设农田水利,疏通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去冬今春,全县共整治山塘36座,修建灌溉渠道49.12千米,建成高标准农田3.57万亩,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不仅在永丰县,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实施的小农水项目也让村民享受到了切实的实惠。杨柳雪镇大范村村民范连增介绍说,以前浇地都得安上好几台柴油机,把水从主干渠往地里倒,一亩地得倒3次水合100多元,而且由于地块分散,浇一遍得10多天。“现在安上了小农水,电接到地头,管道埋到地里,浇地由村里组织人员统一浇,每亩地只要交38元,我们是既省钱又省心。”范连增说,最关键的是省水,原先浇一亩地连跑带漏得100多立方米,现在一亩地最多用80多立方米。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今年以来,水利部和各地水利部门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构建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重投入:
调动多方参与积极性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近年来,政府主导创新体制机制,增加资金投入,中央投入1000多亿元资金,释放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信号。
为了调动多方投入的积极性,各地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金开展水利建设。截至今年3月31日,2017年至2018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290.6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8.21%。
如何层层压实责任、保证资金投入是各地农田水利建设的关键问题。在黑龙江,针对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改善的重要任务,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2015年、2016年地方配套资金分别为77亿元、103亿元,2017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各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仍落实水利工程建设配套资金40亿元。在广西,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连续7年维持百亿元以上规模投资,2017年至2018年度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再创新高,将完成投资171.5亿元,同比增长4.7%。
为了拓宽水利投资渠道,缓解资金筹措压力,江西省廖坊灌区二期工程引入PPP模式建设,引进南昌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作为投资方。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廖坊灌区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湖南省岳阳县“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建设小农水,长湖乡水务站负责人许九平介绍说,“打通渠道‘梗阻’,灌溉才有保障。政府拿大头,村民出小头,干自己的事,村民投工投劳积极性很高。”去年冬修,长湖乡共投入1150万元,修整山塘,开挖河道,让上游的灌溉水滋润下游农田。
多方合力,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快速推进。截至3月31日,全国累计投入农民投劳工日数31.2亿个、土石方量94.6亿立方米和出动机械2.89亿台(套),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00.52%、102.99%和98.39%。
管长远:
创新运行管护模式
坚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关系着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和农民增收的实现。然而,建成容易管护难,管护问题始终是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彩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曾表示,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必须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使其长期有效地发挥出应有作用,让水利成为农业发展的牢固保障。
如何破解管护难?不少地方开展了有益探索。一方面,明确产权。为了激发农村水利发展活力,江苏始终坚持建管并重,全省98%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了农田水利设施确权颁证,乡镇水利站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规范组建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1368个,管理面积占比达33%,落实村级水管员近4万人。此外,还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行农村河道、交通、绿化、垃圾、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覆盖率超过80%。
另一方面,破解主体缺位问题。江西省永丰县水利局局长罗振国介绍,为使农田水利工程建得起、用得好、管长远,永丰县创新建管模式,对项目分散、投资金额较小的小型水利工程,在保证安全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通过以奖代补由农民自建自管。同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由农民用水户协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承担工程运行管护责任,一举破解过去有人用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
此外,为规范水权交易,防止套取指标挤占合理用水,水利部还出台了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水权交易类型、程序和用途管制要求等。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在巩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足额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基础上,还将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全国100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以及各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营的经验,推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积极培育防汛抗旱、灌溉排水、农村供水等专业化服务队伍,引导社会力量管护工程,确保粮食用水安全。 |
【打印此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