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走出以精准扶贫为依托的内生性发展之路 |
发布日期:2018/4/9 点击率:2852 |
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环节。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以来,精准扶贫战略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扶贫方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几年来,各地的精准扶贫工作都取得了成效。十八洞村也不例外。据花垣县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1668元,仅为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在花垣县委组建的精准扶贫工作队与十八洞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已达8313元。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成为全国精准脱贫的典型。
近日,笔者赴十八洞村开展了调研。基于此次调研,笔者认为,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下快速发展的经验,可以为乡村振兴之路的开辟提供一些启示。
一、从粗放扶贫到精准脱贫:因地制宜,立足自身特色求发展
十八洞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由梨子寨、飞虫寨、竹子寨、蟷蝾寨等4个自然寨组成,分为9个小组,共225户939人。在2014年以前,十八洞村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花垣县的一个贫困村,经历了多年的粗放式扶贫过程,大量扶贫资金被用于修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上,村民脱贫的效果并不明显,全村约有半数人口常年在外务工。自2014年1月花垣县委组建的精准扶贫工作队进入十八洞村以来,陆续有100余名村民回到村里发展。这与精准扶贫工作带来的致富机会和发展可能性密不可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作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精准扶贫工作队与十八洞村两委班子一道出谋划策,结合4个自然寨各自的基础资源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4个自然寨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脱贫致富模式。其中,梨子寨立足苗寨特色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考察而提高的知名度,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陆续开办起了8家农家乐,是十八洞村4个自然寨中开办农家乐数量最多的自然寨。习近平总书记曾探访过的施成富家,如今已经成为游客必定光顾的一处景点。另外3个自然寨则重点发展了种植养殖业。如,飞虫寨以施关保为代表发展起了养牛业,并与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家庭牧场,年利润达七八万元,有的家庭则经营了养猪场;竹子寨以龙先兰为首,逐渐组织了12户家庭共同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养蜂规模已达118箱;蟷蝾寨的脱贫致富途径比较广泛,不仅涌现出了一批养鸡大户,还有一部分村民承包着梨子寨的农家乐,有的家庭则以种植黄桃树为主业。
不仅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十八洞村的集体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吸引了外来资金的注入和务工人员的回流,为十八洞村发展集体产业奠定了资金和人力基础。近年来,十八洞村立足苗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大规模的苗族赶秋节、苗年大型相亲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吸引了大批游客。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考察十八洞村的纪念,十八洞村推行了“113”工程,给全村每一户发10棵冬桃树苗、10棵黄桃树苗、300尾稻花鱼用于发展种植养殖业,并开展了“113”致富先进表彰活动。这些活动经过常态化、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品牌项目。目前,村里的产业发展日趋多样化,如种植业包括猕猴桃种植和订单蔬菜项目,养殖业以村民自发组成的合作社为依托形式。另外,村里还建起了旅游公司、山泉水厂,发展了以苗绣为代表的苗族文化产业。
二、“不等不靠”: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力基础之一。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要打破贫困均衡,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八洞村的关注和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十八洞村的村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和可能。经过几年的精准扶贫,来自精准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的政策引导作用以及在先富起来的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下,十八洞村的村民逐渐克服了以往的“等靠要”思想,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依靠自己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比如,早年在浙江打工的飞虫寨村民施关保正是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吸引下选择了返乡创业。在无人敢尝试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合作养殖机会时,他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2014年2月成立家庭牧场从事养牛业,最终成为飞虫寨的养牛大户和十八洞村的致富典范。依靠养蜂技术而致富的竹子寨村民龙先兰,在2015年以前也是在外打工谋生,一度消极沉闷。2015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依托精准扶贫政策,龙先兰得到了前往怀化学习养蜂技术的机会。学成之后,龙先兰通过小额贷款的途径获得了养蜂成本,开始养殖蜜蜂。随着蜜蜂养殖规模的一步步扩大,龙先兰最终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不仅如此,在他的带领下,竹子寨还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参加合作社的家庭达12户之多。
如果说,之前十八洞村的脱贫是被动地纳入国家和地方的扶贫工作系统,消极地依赖于中央政策或者上级规划的实施,那么,如今的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带动下,正在主动地融入地方和国家的治理体系,积极地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依靠村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走出了一条内生性发展之路。在共同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村民们的集体感也得到了增强。笔者认为,这是受益于共同政策建构起来的共同体认同。
总之,十八洞村的脱贫致富之路,是以精准扶贫政策为依托的内生性发展之路。十八洞村积累的经验,可以为其他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提供有益借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些启示。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乡村振兴不应是千篇一律的,也要立足乡村实际,走出一条内生性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武陵山区发展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打印此页】 【返回】 |